我国首条人工开挖复式航道开启渤海湾航海新时代

2017-07-10 13:37:03    |     来源:新华社    |     编辑:安宁  

  (新华社记者 毛振华)国内首条采用复式交通组织方式、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可便捷进出港、双进双出“四车道”大幅提升通行效率。我国首条人工开挖的复式航道在天津港正式启用两年多来,开启了渤海湾航海新时代,港口船舶通航效率大幅提升。

  打通港口发展大动脉

  2013年12月29日,随着一个集装箱稳稳地在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卸下,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正式突破5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,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5亿吨级港口。

  随着货物吞吐量稳步提升,进出港口船舶数量激增的状况开始出现。天津港相关负责人说,早在几年前,他们就发现了船舶通航密度过大,航道使用效率接近饱和。据当时预测,到2020年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7亿吨。如果维持现有航道不变,不但难以承载进一步增长的船舶数量,而且航道上大小船舶混行,交通“肠梗阻”愈发突出。

  未雨绸缪,经过精心谋划设计,天津港复式航道建设的构想最终敲定,施工任务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承担。该项目在拓宽原有主航道基础上,又在南北两侧各建设了一条专供万吨级船舶单向航行的航道,将主航道拓宽至420米,两侧各增加一条100米宽的万吨级航道。

  2014年末,全国首条采用复式交通组织方式、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——天津港复式航道正式启用。新航道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和1.9万标准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自由进出港,原有“两车道”变身“四车道”,大小型船舶实现双进双出。

  船舶通航翻开新篇章

  从试通航一年的数据看,天津港航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这期间,天津港累计有近3.8万艘次生产型船舶进出港口,其中15万至30万吨级大型船舶近900艘次,同比增长25%。

  “过去大量小船拥堵在主航道上,锚地平均有10条船等候接卸,最长时一艘矿船需排队等10天。”天津港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余雷说,从试运行一年情况看,累计压缩船舶等候时间近3000小时,通行效率提高了27%,船公司成本降低,减少燃油也更利于环保。

  天津海事局局长刘福生表示,经过科学计算,复式航道开通后,占进出港船舶总量47%的商船和大量港口作业船舶可从两侧航道分流,更有利于加速港口船舶的周转和提高泊位利用效率。